喜報:北京管道公司交出2024年亮眼成績單
2025年1月9日,筆者從國家管網集團北京管道公司獲悉,2024年,該公司面對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和諸多挑戰,在集團公司黨組的堅強領導下,憑借出色的管理能力和科學的經營策略,圓滿完成了各項生產經營任務,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績單。各主要業績指標均取得好于預期的優異成績,公司在綜合業績評價和黨建責任制考核中均位列集團公司A級前列,為公司的持續高質量發展奠定了更加堅實的基礎。
數據表明,2024年,北京管道公司管輸商品量659.75億立方米,主營業務收入年度完成率101.16%。其中,實現利潤總額年度完成率112.74%;完成年度創效目標的135.76%;其它各項業績指標完成率均超過100%。這一年,北京管道公司累計輸氣量達到7000億立方米,有力保障了首都及陜京管道沿線的能源供應安全,33年來累計帶動上下游經濟發展總值高達35萬億元。同時,公司改革發展實踐獲評“2024中國企業ESG優秀案例”,3項價值創造案例獲評“集團公司2024年度對標世界一流企業價值創造行動優秀案例”,連續8年榮獲北京市文明單位。這些亮眼的數據,展示了北京管道公司2024年取得的成果。
2024年,是國家管網集團成立5周年,也是北京管道公司加入國家管網的第4年。在這一年里,北京管道公司黨委團結帶領廣大干部員工,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砥礪前行,共同經歷了“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的深入推進,以及國家油氣體制深化改革的偉大進程。他們積極投身國家管網改革,開啟了高質量發展新征程。
在安全生產的天平上,公司始終堅守“一切事故皆可預防,一切風險皆可控制,一切隱患皆可消除”的堅定信念。通過組建五大安全專班,實施治本攻堅三年行動,全年消除隱患近千項,應急演練頻密開展,全自動焊接技術首秀大口徑管道,搶修能力躍上新臺階,確保了安全生產持續向好。
在市場開拓方面,北京管道公司緊緊圍繞“全國一張網”的建設目標,創新上下載“主官負責制”和重點項目“揭榜掛帥”激勵機制,推動了靖邊上載、大同支線、尚義中奧等重點項目的積極進展。同時,持續深化存貨經營運作,實現集團首單“管內交易”。“管網通”“液賣氣交”等新產品如雨后春筍,促成增量增長133%。此外,公司全面加強與上下游企業的溝通合作,服務中小托運商增至105家,破解了各方發展難題,累計節約社會用能成本超過20億元,讓上下游各方享受到了國家管網改革開放帶來的綠色發展紅利。
在改革創新方面,公司統籌推進國資委改革深化提升行動、“雙百行動”和集團“四化”改革,配備了專職外部董事,成立了戰略與投資等3個董事會專門委員會,有效提升了董事會工作效率和科學決策水平。在優化調整本部部門和機構設置方面,公司部門數量壓減28%,編制壓減29%,平穩實現了“區域化”改革。這些改革舉措的實施,激發了企業的內在活力,為公司的持續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在科技創新及數字化轉型方面,公司積極發揮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作用,柔性引進高層次人才7名,與北京科技大學、研究總院等高校院所合作,積極探索輸氫管道、超臨界二氧化碳輸送等新技術標準。全年共有4項國家聯合體等項目取得階段進展,11項國家專利獲得批復,國家級項目申報實現“零”的突破。托克托作業區成為中國第一個實現國產壓縮機組壓氣站待機值班的作業區。打通創新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成果轉化營收600余萬元。這些科技創新和數字化轉型成果,不僅提升了公司核心競爭力,也為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其它方面,北京管道公司同樣不乏亮點。例如,在冬季保供期間,公司未雨綢繆,提前謀劃,成立了以公司總經理為組長的冬供期間生產運行專項工作領導小組,確保了冬季保供工作的順利推進;公司扎實開展各類設備設施的秋檢和冬防保溫工作,全面完成閥門注脂排污、電動執行機構保養、壓力容器檢定、安全閥校驗、密封點檢測以及站內管道校驗等工作,為冬季保供奠定了堅實基礎。此外,公司還高度重視壓縮機等關鍵設備的維保工作,完成40臺次壓縮機的自主維保及大修任務,保證了關鍵樞紐壓氣站機組的完備性。
同時,公司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推進,強調政治建設首要地位,黨員干部“兩個維護”更加自覺。強化基層組織建設,實施多項差異化措施,基層黨組織戰斗力顯著提升。堅持黨管干部和人才,啟動“京才”計劃,培養復合型人才。構建“京旗紅”黨建與“京彩”文化品牌,“輸氣量突破7000億”新聞在1500多家媒體刊發,點擊量突破3.5億;“李晶晶的50萬公里長征路”以基層一線員工的故事,展示了國家管網的責任、奉獻與擔當,被國資委所屬協會《企業觀察報》評價為“巡線英雄”,受到輿論廣泛好評。
2025年,是國家管網集團沖刺基本建成世界一流企業的關鍵之年,也是公司“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做好全年工作意義重大。北京管道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唐善華豪情滿懷:“我們將牢記總書記囑托,腳踏實地,真抓實干,積跬步以至千里,在集團公司沖刺世界一流企業征程中走在前列、爭當標桿,為更好服務國家戰略、服務人民需要、服務行業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蔣萬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