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ility:隨著風險迫近,物流高管稱其已優化供應鏈布局
業內正采取自保措施免受貿易戰、通貨膨脹和潛在經濟衰退的影響
阿聯酋迪拜2025年2月18日 /美通社/ -- 超過62%的物流行業專業人士表示,他們已經對供應鏈進行了全面改革,以防范通貨膨脹、即將到來的貿易關稅、可能發生的全球經濟衰退以及其他主要風險帶來的影響。
According to the 2025 Agility Emerging Markets Logistics Index, the logistics industry is looking to protect itself from rising costs and a potential trade war ignited by expected U.S. tariff hikes and a flood of exports from China.
根據2025年Agility新興市場物流指數對567位高管的調查,進入2025年,物流行業正尋求保護自己免受成本上升和可能由美國預期提高關稅及中國出口激增引發的貿易戰的影響。
近55%的受訪者認為全球經濟衰退很可能發生或已成定局。 近82%的受訪者表示,關稅和其他貿易保護主義對其供應鏈產生了重大影響。 72%的受訪者表示,新興市場的風險在過去一年有所增加。
"在涉及推高成本、影響貿易量以及改變供應鏈的地緣政治因素時,托運人、承運人、貨運代理商及其他相關方都表達出了警惕和不確定傾向。"Agility副主席Tarek Sultan表示。 "從事國際業務的公司在重新審視投資計劃并尋找可持續的增長路徑時,將繼續調整生產布局。"
該調查和指數是Agility第16次年度行業情緒快照,以及對全球50個領先新興市場的排名。 該指數根據國內和國際物流優勢、商業環境和數字化準備情況對各國的整體競爭力進行排名,這些因素使其對物流提供商、貨運代理商、航空和海運承運人、分銷商和投資者具有吸引力。
2025年指數對阿拉伯灣經濟體進行了深入分析。 無論是單獨行動還是作為一個整體,這六個海灣國家正將自己定位為全球貿易樞紐,并且在基礎設施建設、人工智能、能源轉型以及勞動力培養等方面進行了大規模投資。 該指數總結稱,盡管全球供應鏈面臨的風險越來越大,但阿拉伯聯合酋長國、沙特阿拉伯和其他海灣國家已經成為代表"穩定性和韌性的燈塔"。
在50國排名中,排名靠前的國家保持穩定,而排名靠后的國家則出現了波動和變化。 中國、印度、阿聯酋、沙特阿拉伯、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墨西哥、卡塔爾、泰國和越南排名第1至10位。 哥倫比亞的排名大幅上升至第21位;而尼日利亞、孟加拉國和烏克蘭的排名分別下降至第43位、第39位和第40位。
六個海灣國家都躋身商業環境前11名:阿聯酋再次位居最佳商業環境排名榜首;沙特阿拉伯排名第3;卡塔爾排名第5。 在數字化準備方面,中國、阿聯酋、馬來西亞、卡塔爾和沙特阿拉伯位居前列。
在國際物流機會方面,中國、印度、墨西哥、印度尼西亞和沙特阿拉伯排名最高。 在國內物流方面,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沙特阿拉伯和阿聯酋遙遙領先。
2025年指數亮點
調查
中國 – 54%的受訪者打算在未來五年內將生產或采購鏈遷出中國,其中美中貿易摩擦、勞動力成本和不斷增加的國內監管是主要因素。
非洲 – 盡管新興市場的風險增加,但35%的受訪者計劃在2025年增加在非洲的投資,而只有8%計劃減少在非洲的投資。
凈零 – 近65%的受訪者表示,其公司有望實現凈零目標。
國家/地區排名
中東和北非地區,總體排名如下:阿聯酋(3);沙特阿拉伯(4);卡塔爾(8);土耳其(11);阿曼(14);巴林(16);約旦(17);科威特(18);埃及(24);摩洛哥(26);伊朗(32);突尼斯(36);阿爾及利亞(38);黎巴嫩(42);利比亞(46)。
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排名:南非(20);肯尼亞(22);加納(31);坦桑尼亞(37);烏干達(41);尼日利亞(43);埃塞俄比亞(45);安哥拉(47);莫桑比克(48)。
亞洲地區排名:中國(1);印度(2);馬來西亞(5);印度尼西亞(6);泰國(9);越南(10);菲律賓(23);哈薩克斯坦(25);斯里蘭卡(27);柬埔寨(30);巴基斯坦(33);孟加拉國(39);緬甸(49)。
拉丁美洲地區排名:墨西哥(7);智利(11);巴西(13);烏拉圭(19);哥倫比亞(21);秘魯(28);阿根廷(29);厄瓜多爾(34);巴拉圭(35);玻利維亞(44);委內瑞拉(50)。
歐洲地區排名:烏克蘭(40)。
Transport Intelligence(簡稱Ti)是物流行業的一家領先分析和研究公司,自2009年該指數推出以來,Ti一直負責其編制工作。
Ti首席執行官John Manners-Bell表示:"供應鏈行業正在邁入一個新紀元,在此關頭,應對宏觀經濟和地緣政治事件的能力變得至關重要。 迫在眉睫的關稅和貿易戰前景將迫使承運人重新評估其生產、離岸外包和采購戰略的彈性,物流供應商必須及時有效地做出適當的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