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漢人唐朝影視解析:極限定檔《新神榜:楊戩》為什么值得期待
北京漢人唐朝影視解析:極限定檔《新神榜:楊戩》為什么值得期待
當故事和技術已經匹及好萊塢動畫時;當好萊塢動畫的各種廠牌,保持著高效的創作進度時,如何實現量變和質變雙向奔赴,成為了中國動畫電影需要面對的最大難題。
數年磨一劍,已然是每部國產動畫電影都會提及的口號,只是當它逐漸形成產業的時候,如何更好地完成工業化進程,是每個動畫人都需要面對的。
站在中國動畫百年的拐點,1905電影網推出“中國動畫百年”特別系列報道,對話中國動畫從業者,致敬中國動畫人。
8月16日,動畫電影《新神榜:楊戩》極限定檔8月19日。
一經官宣,相關話題紛紛沖上熱搜,#楊戩#更是位列榜單高位。可見,觀眾對《新神榜:楊戩》有著超高的期待值。
這種期待來自近年觀眾對神話題材動畫電影的偏愛,更是對作品背后的追光動畫的認可——曾經創作了《白蛇:緣起》《白蛇2:青蛇劫起》《新神榜:哪吒重生》等動畫電影的團隊。
對于追光動畫而言,從《小門神》,到如今的“新傳說”系列和“新神榜”系列,以及明年即將推出的“新文化”系列首作《長安三萬里》,每一部作品是探索,也是總結。
一年一部的創作速度,讓觀眾和粉絲都能以最優效率,沉浸在這個動畫世界中。從外界來看,這種速度很大程度上,證明了追光動畫正在以更工業化的體系,去創作。這種模式,不僅僅對于電影工業,更是對國產動畫生態,同樣關鍵。
借著和追光動畫聯合創始人于洲的對話,1905電影網從即將和觀眾見面的《新神榜:楊戩》開始,試圖挖掘觀眾每年的“期待”,都是如何構建起來的。
01.《新神榜:楊戩》有多強?
《新神榜:哪吒重生》(下文簡稱《哪吒重生》)上映的時候,《新神榜:楊戩》(下文簡稱《楊戩》)已經進入了制作階段。
團隊在《哪吒重生》的市場反饋中,得到了很多的意見。而動畫電影始終是可以不斷迭代的,團隊內部通常每三個月看一次樣片,“不斷的有一些調整修改。”
如今的《楊戩》,相較于《哪吒重生》而言,甚至是較于去年上映的《白蛇2:青蛇劫起》(下文簡稱《青蛇劫起》),都有了很大的升級。
在《哪吒重生》的片尾彩蛋中,楊戩站在巷子里,叫住了李云祥。這也讓觀眾好奇,未來《楊戩》里,兩部動畫會有怎樣的聯動。
雖然同屬一個系列,但是《楊戩》的故事背景,實則和《哪吒重生》會有很大的不同,“《楊戩》的世界觀更宏大。”
不同于前作的東方朋克風,新作會是一個古裝風格,“但也有延續,比如電影里有很多的機械飛船。”
誠然,在《白蛇》系列,以及《哪吒重生》中,觀眾會發現,這些故事不是改編自大眾耳熟能詳的傳說本身,而是基于傳說,對其前世,或者后傳,進行延伸發散創作。
《楊戩》延續了追光動畫以往的創作風格,除了楊戩之外,沉香、三圣母這些大眾熟悉的角色,也都會出現在《楊戩》里,只是當這些元素放在一起,觀眾自然會聯想到1999年的動畫電影《寶蓮燈》,“我們既要基于中國傳統文化,優秀的傳統故事,又要有創新。”
早在《哪吒重生》中,團隊就用水墨畫的形式,對《哪吒鬧海》進行了致敬,打破了觀眾對這個故事原有的標簽認識,同時又加上了奇思妙想的延展。
這種創作模式,讓觀眾的期待再度加上了“一層濾鏡”,《楊戩》又會是用什么全新的故事,打破過往對《寶蓮燈》里,腹黑楊戩的認知呢?
02.不斷突破的技術
動畫技術,始終是熟悉追光動畫的觀眾,引以為傲的元素之一。
在《楊戩》中,“無論是資產的制作量,還是世界觀的體量和視效特效,又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如何保質保量,是觀眾所期盼的,更是業內每一個團隊所渴望達成的。
早在首部作品《小門神》制作之初,團隊就有意識地建立自己內部的資產庫、模型庫,“好比說毛發,它是可以有一些復用的,但是我們還是要根據實際情況,調整一下它的姿態,植被也是一樣的(道理)。”
而譬如《白蛇:緣起》中最后的大蛇,以及《哪吒重生》中的巨龍,都非常考究,“它們的一些技術基礎,比如說綁定系統,骨骼系統,是可以延續的”,有過第一次的成功創作,后面再遇到類似的、復雜的生物,團隊就能比較高效的實現它的表演效果。
“但這不是資產復用,而是技術的積累,每次還是會重新進行設計。”即便是在《白蛇:緣起》和《青蛇劫起》中的小青,團隊都為了讓其更有自己的特點,也讓她“回爐重造”。
隨著《哪吒重生》對動畫技術的不斷拓展,追光也逐漸開放和外包團隊的合作,大家協力完成部分制作量。這種模式之下,讓追光動畫實現了“一年一部”的創作速度。
“我們一部片子的周期差不多是3年時間,但是同時,我們會有三個項目并行。”在我們采訪過程中,追光大部分的工作人員,都正在為明年的作品《長安三萬里》而努力。
正如于洲所言,“動畫電影的積累,包括藝術技術和團隊經驗的很多方面”。
《長安三萬里》的導演會是新人,但在內部,他早就是跟著《小門神》一起成長的“老人”。
“我們的導演、制片人都是從內部成長起來的,他們都經歷過至少多部作品,個人有不斷的成長,同時在團隊中,也能出色地發揮領導的作用”。大家始終以團隊為主,在每部動畫中,都會有一行字——“追光動畫作品”。
是積累,更是發展。
不斷嘗試,不斷突破,已然是追光對近年的最好總結。
從《白蛇:緣起》到《哪吒重生》,這些作品相較于市場上的其他動畫電影,風格更加的成熟,甚至《白蛇:緣起》在上映的時候,因為情愛戲引起了爭議——畢竟在過去很長時間里,動畫似乎只是合家歡的代名詞,而這段情愛戲,則在很多評論家眼里,是中國動畫的突破。
事實上,在《白蛇:緣起》之前,追光動畫已經推出了《小門神》《阿唐奇遇》《貓與桃花源》三部動畫作品,清一色都是合家歡的作品。
《小門神》從2013年開始制作,2015年7月10日完成,在每個追光人眼里,“這是第一個里程碑,我們從無到有,團隊從十幾人,到150人。”
而彼時的電影市場,開始涌出“國漫崛起”的聲音。
或許是預期過大,影片并沒有得到相應的目標。即便如此,《阿唐奇遇》和《貓與桃花源》都已經進入制作階段。
“我們馬上作出調整,后面的創作方向是,強類型、重情感、年輕向。最重要的就是我們把年輕觀眾作為主要的目標觀眾,而家庭觀眾不是拋棄,主要作出一個轉化。”同年,《白蛇:緣起》正式立項,《哪吒重生》也進入前期開發階段。
動畫始終是一個需要較長工期的創作,《貓與桃花源》問世之后,票房依舊不理想,“那可能是大家覺得比較難的時候,《白蛇:緣起》和《哪吒重生》都在推進中,已經在一個新的方向上往前走了,但是沒有看到結果,有信心,但仍有一定的不確定性”。
10個月后,《白蛇:緣起》正式上映,票房和口碑證明了新方向的可行性。只是大家并沒有滿足于此,“我們也在拓寬嘗試創作的方向”。
《青蛇劫起》的用戶畫像來看,雖然仍以年輕觀眾為主,但兒童同樣能看懂里面的姐妹情,“這次《楊戩》的試映反饋來看,我們注意到,家長和小朋友都非常認可的,因為電影的情感重點是母子情。”
至于接下來全新賽道的“新文化”系列,從目前《長安三萬里》披露的劇情梗概來看,又將會是一次不同的嘗試。
這或是李白的故事,少有以動畫的形式,被搬上大銀幕。和觀眾一樣,我們也會好奇,追光動畫將在講好傳統故事的同時,如何加入文化的元素呢?
所有的突破,也是挑戰。
正如于洲談及的,動畫電影門檻是非常高的,但“這不是冒險,而是一個非常理性和邏輯的藝術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