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糕媽媽李丹陽:做了九年母嬰博主,當媽的苦一點也沒少吃
實已經做得很好了,上班每天單程要70 公里,往返 140 公里,依然堅持每天回家陪我們。但人生就是這樣,有些路,你注定得自己走出來。
年糕三個月大,那天林威要連夜開車去上海出差,他擔心我太辛苦,想陪著我把年糕哄睡了再走。偏偏那個晚上,年糕一直鬧覺到夜里 11 點多,實在太晚了,他不得不出門了。對著孩子,我已經疲憊到沒有任何辦法,他哭,我也哭。
我只知道,這一切必須要改變了,而且,只能靠我自己去改變它。第一件事,著手調整年糕的睡眠,把自己解放出來。我拿出懷孕時買的《睡眠圣經》,做了詳細的讀書筆記和實操方案。
那一刻,曾經那個埋頭苦讀的“小鎮(zhèn)做題家”又回來了。
一天改變一點,兩周后,我終于把年糕的睡眠調到每天七點半就睡覺。有了一點屬于自己的時間,我把自己的讀書筆記發(fā)到媽媽群里。這是我孕期就加入的新手媽媽群,媽媽們喜歡在群里轉發(fā)各種育兒知識。憑著醫(yī)學生的本能和知識儲備,我能看出其中有很多不靠譜的地方。很多問題,在社交網絡上是沒有正確答案的。那會兒,我?guī)缀醴戳水敃r在書店能找到的所有育兒書,看到知識點有沖突時,我會像讀書時那樣上網翻論文,自己尋找答案。然后,用簡潔明了的方式講解分享給群里的媽媽們聽。
她們聽后,覺得很有用,然后說:你為什么不自己開個公眾號呢?
哄睡了孩子,我在這臺電腦上查資料、寫文章,再分享給其他寶媽們
我注冊了一個公眾號“年糕媽媽”。2014 年 7 月 31 日,發(fā)表了第一篇文章,講的就是如何調整寶寶的睡眠。
從調整睡眠、給年糕制作第一口輔食,到孩子濕疹怎么辦、水杯怎么選……想寫的太多了,我想盡辦法擠時間,年糕睡著后就拼命看書、查資料、寫文章、后臺排版……媽媽們反饋很熱烈,說很實用,越來越多的媽媽在朋友圈轉發(fā)分享。2015 年 3 月,有了第一篇十萬加文章。“年糕媽媽”公眾號粉絲很快超過十萬,媽媽們遇到什么問題,都會在后臺留言問我,我也樂于和她們分享。能幫助到別人,被人需要和信賴,給我?guī)砹司薮蟮男腋8泻蜐M足感。
我第一次找到自己在家庭之外的價值,內心產生了一股向上的巨大動力。神奇的是,一樣是從早忙到晚,我從此不再看老公不順眼,也不再打電話向父母抱怨。我主動邀請公婆來和我們一起生活、幫忙照顧孩子,直到現(xiàn)在。
生完老二,身心創(chuàng)痛滿目瘡痍。
深夜我躲在衛(wèi)生間嚎啕大哭
2019年生老二時,我已做了5年母嬰科普,享受到了不少知識帶來的好處。比如分娩時打了無痛,不再經歷“喊天不應喊地不靈”的產痛,做月子時該洗澡就洗澡該開空調就該空調,舒服許多。但沒多久的一個深夜,產后情緒低落猝然來襲:生產造成多處傷口疼痛,仿佛臺風侵襲后的小鎮(zhèn),滿目瘡痍,急需重建卻無能為力;激素水平極速變化,新生命到來的興奮消失,身體和精神上的疲憊感越來越重;幾小時喂一次奶,喂奶原來比生產還痛,孩子哭鬧會牽扯神經反應,睡不了一個囫圇覺;上身漏奶,下身漏尿,掉頭發(fā),體型變化,各種對將來的焦慮念頭,好像沼澤里的肥皂泡翻滾。
年糕媽媽李丹陽生完二寶,還是經歷了產后情緒低落時刻
我在心里恨不得抽自己:叫你好了傷疤忘了疼,叫你非要生二胎!我給老二喂完奶,推老公起來拍奶嗝,老公又迷糊著睡過去了。
情緒一下翻涌上來,我不管不顧推醒老公,把孩子交給他,轉身進了衛(wèi)生間。
關上門,心情迅速轉為自責——老公帶娃一直算給力的——可身上疼痛襲來,又轉頭罵自己沒出息:整宿整宿睡不好是自己,挺大肚子跑來跑去也是自己,身材走樣的是自己,分娩痛喂奶痛的也是自己……
愧疚、懷疑、辛苦、委屈一起涌上來,混成深深的無力感和絕望感,我蹲在衛(wèi)生間嚎啕大哭。
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精神科醫(yī)師分會2017年統(tǒng)計,在我國,50%-70%的女性都會經歷產后情緒低潮,而最終發(fā)展成產后抑郁癥的概率是10%-15%。
生育中有一些事情,只能媽媽自己來承受。我非常認同紀錄片《生門》導演陳為軍的說法,“一個女人只要沒生過孩子,不論她多大年紀,都還是小姑娘心態(tài)。可一旦生完孩子,女人就變了,她的身體會面臨顛覆性的破壞。都說生育是兩個人的事,是老公老婆的事情,其實真正面對一切的是女人。
那次崩潰后,我和先生談了一次,我告訴他:不管我說自己恢復得如何好,你都要把我當成一個產后抑郁的高危患者來看待。
從那以后,我每天都會和他聊一會兒,把我的感受告訴他,就好了很多。
事后想來,每個產婦都可能會經歷產后情緒低潮,這和身體恢復得好不好、家里條件好不好沒有必然聯(lián)系,產后激素帶來的情緒變化和平時工作壓力、生活壓力帶來的焦慮完全不同,這不是矯情。最重要的是,新手媽媽并不需要被規(guī)定是幸福的、快樂的,你感到沮喪、疲憊、不快樂,這其實很正常,不要害怕說出來,也相信你不是唯一一個在產后被情緒困擾的人,因為就算只是說出來,讓家人(尤其是丈夫)能夠理解你在經歷什么,已經可以讓你釋放不少壓力。
常常是愧疚和焦慮交織,患得患失
卻也在苦中咀嚼出甘甜,漸漸釋然
當了媽以后,經常處在愧疚和焦慮交織的情緒中,有時會覺得哪里做得不夠好對不起孩子,總擔心對娃產生什么不好的影響。娃不愛睡覺,奶水不夠多,娃頭疼腦熱,上班陪娃少,忍不住吼了孩子……都會引發(fā)這種情緒。
2015年,先生林威和我一起成立了公司。公司發(fā)展很快,2017年時,每天被各種演講、拍攝、出差塞滿,連路上都在對方案、看稿子。工作量滿到爆表的時候,“晚上來不及回家陪兒子吃飯”的愧疚,成為籠罩在我頭上的陰云。
有一次周末從北京出差回來,我歸心似箭,盤算著馬上回家還能陪年糕玩一會兒。老公卻拉住我說,有個關鍵管理崗位的面試,需要一起見一下候選人。
我一下子崩潰了,陷入深深的自我懷疑:初心明明是因為很喜歡孩子,才做這個事情的,現(xiàn)在卻忙到沒有時間陪伴孩子,我還是個好媽媽嗎?會不會工作弄好了,娃卻毀了?
這種撕裂感讓我患得患失,一次出去參加活動,被主持人問到想對孩子說的話,我失控哭出來。
這個問題的緩解,來自兩件事:我抽空休了幾天假,陪著年糕去旅行。那幾天里,什么事情都放在一邊,我和他認真地交流,說明不能經常陪伴的原因,告訴他在我心里他仍是第一位的。那幾天年糕玩得高興極了,在雪場里反反復復滑了20多次,沒有哭鬧過,也沒有向大人求助過,這是年糕三歲半的人生里,體力最好、最勇敢的一天。我永遠忘不了那一天,年糕沖進雪地大聲對我說:“媽媽,我好喜歡這里,謝謝你帶我來看雪。”我確信我們之間的聯(lián)結非常牢固。
另一件事是學習。育兒知識告訴我,陪伴的質量比時長重要。我和先生約定,不管多忙,都要至少有一個人回家陪他做睡前閱讀等活動。周末有一天什么都不安排,專門陪他玩。
老二發(fā)糕出生
但是,2019年生下老二發(fā)糕后,情況又有了變化。
小嬰兒的吃喝拉撒睡都離不開我,原本給大寶陪伴的時間越加縮減許多。看到老大的失落,我在腦子里不斷反芻那種愧疚感。可是,好不容易找到時間陪他打網球、送他上學,卻又發(fā)現(xiàn)好久沒陪老二了。這感覺,像打地鼠游戲一樣,疲于應付,真是酸爽。
好在苦兮兮的感覺上來時,我猝不及防從玻璃渣里嚼出一點甜味來。有時候光看著兄弟倆待在一起的樣子,就有點想笑。
一開始會吃弟弟醋的年糕,成了個出門會想弟弟想到哭的暖男哥哥。早上出門前他要去弟弟的房間親親他再走。家里地板上有水滴,他會第一時間拿著抹布去擦掉,就怕剛學走路的弟弟滑倒。
而弟弟呢,看到哥哥時手舞足蹈,眼睛笑得彎彎的額樣子,老母親的心,哎呦喂簡直了!
看著兄弟倆待在一起的樣子,我就有點想笑
另一方面呢,我還是比較能開導自己的。我情緒容易起伏容易哭,不過有時一哭完就跟沒事人一樣,還會安慰自己:我?guī)Ш⒆右矝]那么糟糕嘛。
心態(tài)上更好的是先生林威,每當看我情緒不對,他就指著兩個娃說:你看他們,不是都好好的!他還會非常認真地看著我,對我說:你已經很好了,做你的娃已經很幸福了!
老公給了我很大的支持
天長日久,一些閱歷也讓我形成新的認知。我這兩個兒子,一樣的爹媽,相似的成長環(huán)境,情感氣質截然不同,一個偏內向,一個社牛,真是神奇。我開始認識到,也許生命本身就有稟賦,養(yǎng)育并不起到多么決定性的作用,或者說至少,我們即使某些事沒有做好,也并不會有多糟糕的影響,孩子還會好好地長大。
轉眼老大三年級老二也入了托,有了自己小小的獨立世界,變得沒有從前依賴我了。先生帶娃越來越拿手,嘗試把年糕作業(yè)交給他,結果也挺好。我越加放心,有時間有心情來照顧自己的感受。
現(xiàn)在工作上也更能全心投入了。我相信父母對孩子“榜樣的力量”能真正影響到他們的一生。是的,在我們做各種內容給媽媽們支招如何照看好小寶寶,在我們遠赴山區(qū)給留守寶寶們送繪本,給疫區(qū)的寶寶捐奶粉送輔食,幫困難家庭孩子裝修個人房間的時候,我知道,兩個兒子在身后看著呢。
五年多來,我們在全國77個農村幼兒園捐建了繪本角,這是2021年冬至,我給貴州錦屏縣偶里鄉(xiāng)幼兒園的寶寶們讀繪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