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感受十月稻田米源地,插秧節解鎖東北大米好吃密碼
初夏之際,在地鐵15號線奧林匹克公園站,與十月稻田來了一場邂逅。黑土、河流、陽光……每走一步,像是沉浸在東北的稻田,忍不住想嘗一口豐收時的米香。

“手捏青苗種福田,低頭便見水中天” 5月末,正值東北插秧時節,農民彎腰插在田間的秧苗,種下對新一年的期盼;一如今年的消費市場,經歷疫情沖擊后也在逐步復蘇。為了讓更多消費者深入了解東北好大米好吃的奧秘,十月稻田以“在春天,等十月”為插秧節主題,發起了一系列整合營銷活動,展開了一場生態東北的溯源之旅。
本次創意主題是十月稻田基于對消費者的深度洞察,既寓意著2023年十月稻田的秧苗,已經入住稻田,開始了新一年的一年一季生長,也正式宣告大家,在春天,等待十月稻田秋季田間稻谷的豐收。
可視化海報預熱,探索東北好大米生長奧秘
隨著生活品質的提高及消費需求的升級,消費者在挑選大米時開始講究“吃好吃的”“選好產地的”。為了給消費者提供優質的產品,十月稻田選定優質糧食產區,并圍繞東北及內蒙古的大米、雜糧及豆類核心產區戰略性布局五個生產基地,保障產品的可持續供應。本次插秧節,十月稻田從源頭出發,發布原產地可視化系列海報,將東北好大米生長的天然優勢呈現出來,讓消費者可以從源頭探索大米好吃的奧秘。

5月13日起,十月稻田在小紅書及微博平臺持續發布創意海報進行預熱:數百年形成1厘米的黑土地,是秧苗茁壯生長的溫床,約187200分鐘松花江水源的灌溉與滋養、2400小時左右的充足光照、約130次的晝夜更替,是東北好大米香甜松軟的能量滋補,從田間到餐桌的匠心工藝,是東北好大米的品質保障。系列海報的展現,既呈現了好大米生長的自然生態,也放大了十月稻田高品質產品背后的產地優勢與極致匠心,拉近了與消費者的距離,增加了對品牌的信任度。
多元化創意營銷,沉浸式體驗插秧節新玩法
好生態不僅要被“看得見”,也要能夠“親身體驗”。為了讓消費者與稻田近距離接觸,十月稻田在原產地進行場景搭建,吸引用戶現場打卡;為了讓“忙碌的打工人”也能放松,十月稻田將直播間搬到五常,開啟在稻田里的純天然直播;除此之外,十月稻田將沉浸式體驗搬到北京,漫步在地鐵15號線與17號線的通道里,清新的原產地生態讓用戶眼前一亮,仿佛置身東北米源地。
對于生活節奏較快的上班一族來說,與稻田的近距離接觸像是切換了一種生活模式,寧靜的稻田、流水聲以及插秧的農民,生活好像也開啟了低倍速,在沉浸式體驗中感受稻田間的悠閑,拉近了用戶與十月稻田的距離,提升了對品牌的好感,為品牌贏得更多新的粉絲。


明星達人雙重種草,直擊用戶心智
十月稻田秉持“為中國消費者提供優質、健康、新鮮的食品,和便捷、愉悅的消費體驗”的品牌價值,針對消費者多樣化的飲食需求,持續推出優質雜糧及小包裝產品,加深用戶與品牌之間的聯系。
此次插秧節,十月稻田聯合創始人、副總經理兼首席營銷官趙文君女士攜手其品牌代言人徐夢桃做客京東直播間,用自身經驗及科普分享的方式,介紹了長粒香米和五常大米兩款爆品。直播間里,十月稻田也推出新品——“免淘香米”,此次新品首發,是基于對消費者日常生活的洞察,一方面滿足了大家因工作忙碌,回家做飯想盡可能減少做飯程序的需求;另一方面,無需淘洗可直接下鍋也在一定程度上節省了水源,符合當下環保理念。

在社交媒體上,達人持續發布場景化內容,種草明星同款大米產品,雙重背書產品好口感,引起廣大用戶與現代社會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產生共鳴,并自發成為產品的推廣者。

產業鏈重要環節匠心把控,源頭到餐桌高效供應
大米的好口感不僅與好產地有關,后期生產、加工與運輸也是影響大米品質的重要因素。
作為廚房主食食品企業,十月稻田始終秉持提供“糧源優,口感好”的多元化品類產品的宗旨,加強對生產及全供應鏈重要環節全程監督把控,建立起現代化庫配體系,靈活地響應用戶需求,滿足“從田間到餐桌”的高效供應。

以“在春天,等十月”為主題展開的插秧節活動,是十月稻田疫情后與消費者開展的第一場近距離互動,消費者解鎖了東北好大米好吃的奧秘,看到了企業對好產品的品質堅守,助力了品牌聲量不斷傳播。在市場經濟恢復的當下,新消費品牌也開始發力,期待十月稻田能夠帶來更多新的驚喜。
“初夏正當時,田間插秧忙”。富饒的東北黑土地上,插秧節揭開了春日的篇章,和十月稻田一起,在130多天的日照、雨露滋養中等待秋日的好米豐收。